初中教师资格证考试语文演讲稿之《拿来主义》
编辑:育德园师(www.ysedu.com) 2013-09-25
470

问题分为三个梯度,每梯度的问题为一个台阶,学生每得出一个答案就登上一个台阶,这样这迎刃而解了。
第一梯度:1、什么是闭关主义?什么是送去主义?
2、在论述“送去主义”时,作者依次摆了什么事情来说明的?运用了什么方法论证的?
第二梯度:1、作者在批判送去主义之前为何先谈闭关主义?闭关主义和送去主义的实质是什么?有何联系和区别?
2、在论证“送去主义”危害时,作者运用了什么方法进行论证?
第三梯度:1、作者是怎样批驳“送去主义”的?
2、作者在提出拿来主义之前,还提到“抛来”“抛给”“送来”“拿来”,它们的的含义各是什么?
3、在论述“送来”的危害时,又运用了什么方法进行论证的? 其实质是什么?
4、作者对“送来”态度如何?为什么?
至此,送去主义的危害揭露无疑,顺理成章引出“拿来主义”。设置三个梯度问题的根据,主要是针对学情,因材施教,重在培养素质,训练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。
▲ 突破因果论证这一重点
突破这一重点,采取从“果”入手的策略,切中要害;采用教师质疑、学生个体探究式析疑、师生共同释疑的方法,通过因果论证法的分析,理清文章层次。
1、第7自然段用了“所以”一词表示结果,指出哪些自然段写的是“原因”,即为什么实行“拿来主义”?哪些自然段写的是“结果”,即怎样实行“拿来主义”?哪些自然段是“结论”,即文章主旨?你认为文章应如何划分段落?各段写了什么内容?
2、作者写作的思路是什么?第7段在全文中起什么作用?
▲ 小结
方法:学生课堂小结,教师补充完善,梳理知识脉络,把握知识结构,使知识系统化、条理化、简明化、形象化。
小结:本文是作者针对如何对待文化遗产问题而写的一篇杂文,提出应采用“拿来主义”的方法批判地吸收和借鉴文化遗产。文章采用了先破后立的论证方式构段的。课文的前部分写出了“为什么要实行拿来主义”的原因,主要揭示了送去主义的实质和危害。作者运用了例证法、类比法,揭示“送去主义”必然使中国人民更加陷入受贫穷、被凌辱的悲惨境地。因此,“送去”之外,还得“拿来”。
六、布置作业:完成课后研讨与练习
七、板书
以上的就是《拿来主义》说课教案,作为模板这个一定会给大家带来帮助的。希望以上的教案说课模板,能为各位学子带来帮助。更多内容请关注育德教育网
移动端访问:初中教师资格证考试语文演讲稿之《拿来主义》